履约归来,上海影城的三个关键词:电影、文化、生活
随着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临近,6月2日14:00起,履约归来的上海影城开启了线下售票。
坐落在番禺路、新华路路口的上海影城,为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举办而生,早已成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桥梁和纽带的标志。此前三天,上海影城的回归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5月30日,上影集团开启第一批媒体探营,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亲自带队”导览”;紧接着5月31日,《蜘蛛侠:纵横宇宙》在上海影城千人厅举行超前观影礼;6月1日,《灌篮高手》举行上海影城千人场观影。
升级成为上海电影艺术中心的上海影城,将于6月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
在5月30日的首批探营会上,亲自担任上海影城改造项目总指挥的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讲述了上海影城升级改造背后的故事。
从一楼大厅的透光玻璃设计,到天幕的数字化应用,到打破影院界限的2号厅,再到亚洲首座杜比剧场的1号厅……小至座椅的舒适度、一个打卡点、露台的细节设计,大至整个综合体的统筹运营,一小时的时间里,王健儿多次强调,上海影城的定位是要成为中国电影艺术之城,中国电影艺术的创新策源地。
这是今年以来时常占据话题中心的上影集团又一转型力作。此前上影集团“十四五战略”就确定了“精品内容、大IP开发和数字化转型”三大核心战略。作为实施上影‘十四五战略’的重要“一翼”,新的上海影城旨在成为以电影为核心,融合艺术、文化、娱乐、时尚的多元生态圈,并探索引领各类科技+艺术的跨界与前沿业态。
而在电影院的功能和价值正成为全球话题的当下,联动城市更新,上海影城作为城市文化地标,亦在给出一种探索的范本。
电影
数字化转型先行者 ,亚洲首个杜比剧场
一条大型旋转楼梯从影城广场蜿蜒而上,直抵二楼“千人大厅”——如今,这里被命名为“上海杜比剧场”。
被电影人和影迷昵称为“千人大厅”的上海影城1号厅,是诸多大片首映的首选之地。
“其实早在30年前,1号厅的音效设备就已是最先进的。一号厅一定要成为全球最先进的首映礼大厅,目前看来已经达到了这个目标和要求。”王健儿表示。
升级后的1号厅正是亚洲首个拥有超千座的、能够提供杜比沉浸式视听体验的影院空间。海外知名的好莱坞杜比剧院是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永久举办地。
“为了拿到杜比的认证授权,我在疫情期间和杜比的总裁线上谈判了三次”,王健儿谈到。
此次升级中,1号厅经杜比实验室定制在设计上沿用了1号厅的红色,在视听呈现上搭载杜比视界激光放映系统以及杜比全景声沉浸式音频系统。此外,为提升观影舒适度,1号厅大幅增加座位排距,全厅1008座观众席中包含980席单人座和情侣双人座、残障区域等。
为让1号厅成为各电影首映的首选,上影集团在功能体验上也竭力令其与首映礼场景相适配。为保证首映礼主创团队合影效果最佳化,上影集团将厅内前三排座位进行可拆卸设计,此外,厅旁设有VIP通道。
响应上海的城市数字化转型,担当数字化转型先行者,将上海影城打造为首个数字化电影艺术中心,是上海影城此次升级的目标。
30余年前,落地并开创中国多厅影院先河的上海影城被称为“电影宫殿”。如今,作为历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主会场,以“千人大厅”为代表的上海影城已经承载电影节的需求做好准备。“我们现在在抓紧培训员工队伍,调试各种设施设备,满足电影节各方面的需求。”王健儿说。
3号厅作为专家评审厅纳入了全球杜比实验室的最新设计,升级后的杜比全景声系统可在三维空间中精确定位,与采用最新技术的特效影片相适配后可以获得沉浸式体验。
位于5楼的5、6号厅则被打造为“制作棚级”的导演专业审片厅,影厅配备4K高对比度HDR放映技术,其中也不乏一些人性化设计,“5号厅可以躺着看,特别是像评委要坐整整一天,所以就可以适度躺一躺。”王健儿表示。
据介绍,这次电影节已经在一号厅安排了50场观影,15场左右的见面会。
文化
艺术创新策源地,影院新业态范本
“这里的天幕是29米和6米。其实就是表明了上海影城要投入数字艺术中心,在这里可以做大量数字化,演出一些节目,进行一些发布。”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在30日的探营现场讲到。
在上海影城的“0号厅”,也就是大堂,设有一副长29米,宽6米的巨型高定制天幕,拥有裸眼3D效果和沉浸式立体声效。
在近两天的《蜘蛛侠:纵横宇宙》和《灌篮高手》千人场放映中,天幕迎面而来的冲击感给予观众更为沉浸的体验,也成为各类打卡图中的吸睛点。
王健儿表示,未来要在0号厅做大量的诸如节目演出、品牌发布会的数字化内容,0号厅将成为大片宣发、时尚发布的秀场。
不仅在大堂这样的影院空间,上海影城正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影院的功能延伸,从而达到空间场景化的升级。比如9号厅为RealD Cinema特效厅,场外空间的设置可以为组团包场观影增加社交活动的发生场所。10号厅则主攻“电影+娱乐”高定制服务,可在内部实现赛事直播、跨界运营等场景化的项目。
随着电影市场走向全面复苏,探索影院的场景创新已经成为行业的普遍趋势。市场中不断涌出诸如“影院+酒店”“影院+剧本杀”、“影院+沉浸式”等案例。
早在2020年,上影集团就已经提出“影院+”的探索方向。王健儿认为,如何加快实现影院客流量转换与变现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命题,打造体现“美学生活”的上影新院线空间、创造城市第三生活空间的新符号,正是 “影院+”探索的方向。
正是在这一判断下,以上海国际电影节主要举办地而闻名的上海影城率先探索“影院+”。
去年,上影集团投资上海影城为核心的上海艺术中心综合体改造,希望将上海影城打造成为包括电影在内的数字艺术产品的载体,在优化影院的业务结构,提高收入能力的同时,也打造数字化赋能艺术的全新品牌。
此次影厅的改造可以更为灵活的承载多元内容的呈现,比如2号影厅除了配备4K分辨率的Onyx LED银幕和专属声音系统,还装有专门定制的可伸缩活动座椅系统,通过座椅收纳、移位可以适应各类艺术场景。
从上海影城更新后的格局来看,影城预留出了众多露台空间:从广场的旋转楼梯拾级而上,可以步至上海杜比剧场前的“城市电影文化会客厅”;二楼西侧以及五楼,也都有观光露台,为后续的非票运营留下了空间。
“考虑到电影人是很喜欢喝咖啡的,这样一个相对比较典雅的环境就能让他们坐下来聊聊天。”王健儿表示。
此外,上影集团此番把IP和数字化产品这些年轻人喜欢的艺术样式引入,如今上海影城地下一楼设有影厅、舞室、VR科技观影室等数字化娱乐场景。
显然,此次上海影城的升级旨在打造”光影艺术创新策源地”。如王健儿所说:“30年前她从无到有,成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发源地;30年来她星光璀璨,见证了无数影迷、情侣与大银幕的渊源;30年后的今天,她焕新出发,承载起中国电影艺术之城创新策源的新使命。”
生活
联动城市更新,影城焕新刚刚开始
“隔壁的院子我们也在改造,未来这边全是电影艺术中心。”在30日的探营中,站在上海影城的露台区域往外眺望,王健儿说到。
这意味着,如今对外的上海影城仅仅是焕新计划的一部分。按规划,以上海影城为核心的综合体改造,包括上海电影艺术中心和电影主题酒店、上海国际电影人俱乐部,目标是打造探索作为影院存量资产如何提升消费,加快形成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电影市场。
王健儿坦言这个项目其实非常不容易,因为它是一个30年的老建筑,但改造它其实是时代需要,也是电影产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服务于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新需求。
由于疫情的影响,工期紧张,期间几易其稿,终于在今年上海电影节前夕顺利完工。
改造的顺利推进,也是上海城市更新理念的具象化。今年3月,上海印发《上海市城市更新行动方案(2023—2025年)》。借这一契机,上海影城与长宁区“人文新华、漫步番禺”城市更新计划联动打造电影艺术时尚街区。
从各方面来看,这次更新也承载着上海的城市有机更新理念。
现在,上海影城过去相互独立的主楼和裙楼已经实现了打通,门前原本台阶环绕的空间由平缓的公共广场替代,实现人行道与艺术空间的无缝衔接,并且全天候向市民开放。影院内部的二楼也采用了透光玻璃设计,“30年前是因为当时资金比较缺,它原来设计的是大玻璃,,最后就搞成了混凝土。我们这次改造的时候就弥补了缺憾,现在阳光就能进来了。”
这些举措,也将让这座上海城市文化地标更多融入广大市民的生活。
此前,王健儿就表示,希望这里不仅是电影首映的首选,也要努力成为文化产业首秀、首展、首发、首店的发生地,营造以电影为核心,融合艺术、文化、娱乐、时尚的多元生态圈,探索以全新的影视文化空间、多元的电影大消费产业建立电影行业发展的新坐标系,也成为电影文化完美融入城市更新的鲜活例子。
如今,即将开门迎客的上海影城正在升级创新运营模式。
“希望它能够有良好的投资回报,因为花的钱不少。”王健儿坦言。可以确定的是,今后业态发展一定会趋于多元化。“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它将成为一个电影艺术中心的综合体,之后这里会有更多观影之外的艺术产品,比如音乐剧、舞台剧、论坛、cosplay等等。包括广场,我们也希望能够联动起来。”
从行业维度来看,如同30年前上海影城开创多厅影院先河,打造电影综合体也是一项引领行业的举措。
“其实是理念的传承。我们要多元化,要把体验做到极致,要跟上时代,甚至要引领时代。现在的上海影城在光影这件事情上肯定是领先全球。因为杜比剧场是全球最好的企业。我们的天幕和整个环境体量在全球都没有这么大的。”王健儿再次强调。
据介绍,上影接下来将在上海影城打造全球IP合作者的平台,举办数字艺术合作论坛。而6月8日,上海影城已经预定将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举行“SHO未来•海上论坛”,活动聚焦的是IP,AIGC以及数字人技术等话题。
“我们希望上海影城是年轻的、时尚的、典雅的,既传承了中国电影的文脉,又能够面向未来,能够更好占领全球电影产业制高点。”王健儿表示。
Hello!
我们在为更加闭环、更加高效的服务模式做准备欢迎加入限定白名单
与我们一起探索